第22章 羁绊(1 / 2)

汉末奋斗记 裘马轻车 3276 字 2016-04-07

鱼与熊掌不可兼得,这是历经几千年的考题,而张宇今天又再次要做出选择。难道真的要放弃徐州么?张宇是真的不舍得放弃这么一个超级谋士,和一个富可敌国的糜家啊;可要张宇决定放任许褚离开,那也是一种内心煎熬。

罢了,十鸟在林,不如一鸟在手。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是在南阳隆中出山。也就是说,诸葛亮中途会搬家,而糜家也要在多年以后才会投靠刘备呢,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呢?张宇自我安慰道。

张宇长舒一口气,道:“许家庄的父老么,我也一直惦记着呢。当初如果不是许家庄的老少爷们,我们这主仆三人恐怕就要葬身在荒野之中了,那里还有今日。也罢,我们就一起回许家庄。”一番话,说的张毅、张福也是连番点头。

许褚三人也没想到张宇能为他三人,肯陪他们一起回去。对视一眼,忙道:“张公子,我们兄弟三人只是有些想家,张公子不必如此。这个,这个,”

张宇摆摆手,笑道:“什么这个,那个的。二龙山附近,可还埋葬了我张家的许多忠仆。如今得以脱困,我也应该去凭吊一番的。”

这下子三人都无话可说了,只是讷讷不言。

厅内,几盘残羹胡乱的摆在桌上,还有几个酒壶。而桌边则坐着两个醉醺醺的男子,正你来我往的相互劝着。

一杯浊酒下肚,张宇带着七分醉意道:“想我兄弟二人可是一见如故,可为什么天不遂人愿。明天我们就要分别了,真是让人怀念与子仲兄畅谈古今的日子啊。”

糜竺抱怨道:“我虽然身为糜家少族长,现在已经主管家族事务。可是呢?家中还有老头子牵制,处处掣肘,很多事情还是不能如愿。我要广交士人游侠,不让;欲招募流民,扩充护卫,也不许。整天就知道囤积粮食,积蓄金银。”

张宇安慰道:“子仲兄切勿急躁,老爷子想的当然是稳妥之道。毕竟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,粮食金银,都是不可或缺的”

糜竺冷笑道:“我糜家缺少粮食金银么?想我糜家,空有万贯家财,子孙衣食无忧,可又怎么样?不过是童子抱金过闹市,徒惹人惦记。每到灾年、荒年,就我糜家捐献的粮食最多,可还不是被人连正眼都瞧不上?我等商贾,完全是合法赚钱,不偷不抢,凭什么就要低人一等?”看来上次拜访陈家,却被拒之门外的事情对糜竺的打击还是蛮大的。

张宇沉默半响,道:“子仲兄,对于糜家的现状,我不好多言。不过,经商并不低人一等。正所谓无商不富。也许终有一天,商人也是可以受人尊崇,堂堂正正的为官。”

糜竺迷离的眼中蹦出一丝火花:“真的么?商人也可以受人尊崇,可以堂堂正正的为官么?”

做官,那是国人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执念。正所谓,学而优则仕。能做官,那就是对前半生奋斗的最大认可。不管政绩的优劣,都可以在族谱上浓墨重彩的添上一笔。所以,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那是因为具备了做官的资格。而如柳三变、唐寅这种失去做官资格的人,无论诗词文章写的如何,那都是潦倒悲剧的一生。

张宇幽幽说道:“如果经商只为了针头线脑之事,又有什么资格谈论受人尊崇,堂堂正正为官。可如果是与国谋利者,商人为什么做不了官呢?毕竟无农不稳,无商不富。国家要富强,百姓要互通有无,没有商贾可不行。”

糜竺陷入深深的思考,半响后,才赞叹道:“张公子大才!这是要提醒我不要忘了陶朱公、吕不韦的事迹啊。糜某受教了!”

张宇一口饮尽杯中之酒,黯然道:“什么大才?不过是一个被赶出家门,无家可归的落魄流浪之人罢了!”

帐幕后,糜贞静静的看着张宇借着醉酒自嘲。原来他白天那和煦的笑脸之下,也藏着许多的伤心事么?他就比我大一岁罢了,为什么会经历这么多?为什么会有这许多伤心事!

糜竺忙劝慰道:“欲成才,先磨人。自古先贤,莫不如是。张公子乃是猛虎伏林,蛟龙在渊!只要时机成熟,终有一日,会虎啸山林,一飞冲天!切不可妄之菲薄!如果张公子不嫌弃,可呆在徐州,我愿意聘张兄弟为客卿!将家中的数百护卫全部由张兄弟掌管。张兄弟请放心,在糜家,你就是我糜家客卿。我绝不敢将张兄弟如下人一般对待!即使某日,张兄弟想要离开,我也绝不阻拦,还会支助一笔钱财,助张兄弟成事!如何?”

糜贞美目连连,答应吧,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在一起玩了。对,只是玩,没有其他的!

张宇也喷然心动,这是当初的可选之一。如果得到糜家的支助,对张宇无论是趁黄巾之乱起兵,或是到以后割据徐州,都由莫大好处。只是糜竺的意思很清楚,张宇只是糜家客卿,属于依附在糜家的门客。即使日后成事,那也是糜家为主,张宇还是客卿的外人身份,带不走糜家的一兵一卒,只有一笔钱财支助。

再想想徐州态势,徐州位居中原,却没有雄关险城,军力疲弱,郡国林立;这上有陶谦之辈占据高位;下面如陈登、陈圭等代表的世家,可以与刺史府相抗